您的位置: 首页 >校务公开>学校动态>详细内容

书海寻芳,遇见最美的自己——合兴小学开展教师读书活动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10-03 01:30:2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阅读,是精神的旅行;

阅读,是思想的驰骋;

阅读,是自我灵魂的感悟;

书海寻芳,遇见最美的自己。

有一种精神,来自于阅读,在阅读中我们见证每个生命的成长;有一种力量,源自于阅读,在阅读中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;有一种智慧,承载于阅读,与书籍携手同行,开始一场心灵之旅。

a37451d162da4b74aa8fb0073ee5287b.JPG

阅读足迹

为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,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文化底蕴,合兴小学开展“打开一本书”共读活动,骨干教师、青年教师以共读局长赠书《走向实证——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》共启书香篇章。图书馆、办公室、书房,静隅处,无不留下老师们的阅读足迹,书香流淌在静静的时光里。

a238ee9cc1b1436e98f1baf33f97d9a2.JPG

af6fecc730ba43d58b9294b794f0c1e2.jpg

483cf07ace9543ebac7959548a10338a.png

d75732e4157c48fb8c0750015e27d0f4.JPG

1e207c98c6074b4fb857808222a0cdac.png

707439dcea4642aa833a188af5494aa8.png

6eb77216c23540d6a3a3c22b4d22e73d.png

813c2e87baa14bb6a01066f84ba51473.jpg


分享留痕

合小的教师们认真阅读,积极打卡,分享留痕,他们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践经验,记录下自己的所思、所感。

f78e770da9bb47c6bd98ad1697693b78.JPG

7bd812c7cd4c44be8d566fbdbc546225.png

2e28ebcbaa35444eb83c1e4e808a434c.jpg

6a0231df******593a118404e16d1a615.jpg

0364c7b25b0947c8a447fd3428625fa1.png

b4b27c27e3d3484eaa1eb2d331debeb3.png

2c159591eff******85654e1f1b569c9f.PNG

13907da373ee4be68e53d1a2c65408b0.JPG

736c968ee7a845f997dbc1f40ea138fd.JPG

5d7e12f9f37a4acba5b44baa82c287f7.JPG

2bb28aa9c2e345a0965c36825e02c704.JPG

9284886787e7402fb3335a3bec7b6916.JPG

6def1c922ac840da9e57746177bc4391.png

dc3a8817d9a04052b92f3b3d8c24c774.JPG


智慧碰撞

在读书交流会上,老师们畅谈读书中的收获与反思,评论自己对某一篇或某一页的看法,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,也把自己读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提出来,引发大家的思考。

c87f8f8130384a70ab37d6df3f1d4e95.JPG

5f7a19b107fe42679040b9428a97dc27.png

99d10224fa074baf******80371775d83.JPG


阅读感言

当我第一眼看到书名时,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。但是翻开自序,才觉得相见恨晚。去年我参加了张家港市的微型课题研究活动,最初的我毫无头绪,只能借鉴其他老师做过的课题材料,整个过程十分痛苦。本书以课题研究为核心,但是它并没有长于理论,疏于实践,而是依靠生动案例,用真实的故事引出道理,又基于案例陈述方法,最后做学理归纳。黄老师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,努力挖掘日常教育实践中孕育的教育智慧,是一本贴近课堂、亲近教师的指导手册。

书中关于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意义论述也令我印象深刻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,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,处理看到的那部分世界,然后在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,会过滤到大部分信息,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信息,并且用自己的经验和记忆解释这些信息,形成思维定式,也就是心智模式。但是这些观念都不具有普遍性,只是针对某些教育现象的感性认识,教育现象具有复杂性,既有自身的因素,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,教师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去深化认识,纠正其中的误解和偏差,从而为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如果你也和我一样,在做课题研究时感到无从下手,那就翻开这本书,你一定能从书中找到思路,学到方法。黄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、丰富的感悟,让我感受到教育科研是艰苦的,也是喜悦的。回想当初自己那厚厚的一堆结题材料,过程很艰辛,但是收获也很丰富。

——陈艾老师

 

初看书名,我以为无非是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、晦涩难懂的书。其实不然。这本书深入浅出,理论与案例相结合。作者从问题出发引出主题,用案例阐释理论,最后总结经验,并给我们教师一些实实在在可操作的建议。

这本书站在教师立场上,阐述作者的见解。如:从问题出发选择合适的课题,课题选择设计的依据,借鉴理论视角设计课题,做课堂观察、课后访谈、问卷调查等等。其中,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作者黄建初老师对如何选择、设计课题的建议。对于如何选择设计课题,黄建初老师建议可以先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,再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明确问题的内涵和外延,划清边界,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,然后提出研究假设,并且验证假设。

——严晶老师

 

阅读完本书后,我在教科研道路上又有了清晰的导向,谈谈给我印象最深的三点:

从细节出发,研究教学,姑且称之为细节研究吧。教师的教学实践是细节研究的基础,细节研究,即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片段研究,关注教学过程中细节的一种研究方法。课堂中出现的小事件产生的教育教学问题,都能引发“大思考”“大智慧”,把课上发生的故事撰写出来,就是一篇教育案例,促使自己形成一种大教育观,站在理论的层面去看待教学活动,从而跳出了“小我”,着眼“大我”,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
课例研究是教育研究方法在课堂里的“微缩盆景”,做成一个好的课例研究需要经历教育研究的一系列过程。教师研究教科研问题时,都需要有“问题与假设、过程与方法、结论与讨论”的完整过程。课例研究重视积累,重视教师实践智慧的增加,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。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,还可以使得教学共同分享,增加团队智慧。在把教学实录转写成课例的过程中,不仅要考虑主题与选材,还要有文章结构的安排,语言表述等注意点。这让我明白,课例研究成果不同于论文,不是选择材料去证明某种观点,而是在叙述研究过程和反思教学中,顺理成章地引出研究认识,归纳教学方法,给自己新知。

实证研究永远脱离不了调查研究,同时,调查研究也要有理论视角。这要求老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扎实经典的教学理论。把教育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,理论促行动,实践检验理论。

综合本书内容可以发现,课堂中随处都有教学片段,对教学片段的深入反思可以写成教育故事,形成文章。对于课堂中生成问题反思和研究可以写成课例文章。对课堂的观测、调查、分析可以写成文章。正如黄建出所说,“好文章是做出来的,写出来的,改出来的”,只要认真思考,课堂中的教学片段、问题生成、观察反思、调查分析都可以写成好文章。

——朱晓玲老师

 

写研究论文对多数教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,本书中也重点论述了这一现象:有人质疑,教师一定要学做课题研究吗?对于这个问题,教师们各执一词。

不可否认的是,不做课题也可以照样精彩,抛开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教育,半生献给教育事业。另外,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:课题追风,思辨的内容只是鹦鹉学舌,解决不了实际存在的问题,具有较强的功利性。这是空洞的形式主义教学研究。

但是,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要做课题研究了,教师的身份是多元的,我们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工作者,同时也被赋予了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样的多重角色,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,尤其是一线教师,可以着眼于学校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,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办法,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,将研究结果直接作用于教学的改进。这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推动性的作用。

同时,做一个课题研究需要先形成一个研究思路,做系统性的规划、阅读、分析大量文献材料后撰写研究报告,最后得出结论。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具备非常大的挑战性,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转变“心智模式”的过程。

拜读至此,我联想到了大学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日子,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,我结合我的研究课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,在通过了信效度的检测后,向被访者发放了问卷,并高效回收。拿到数据后,我用表格整理出每一份数据,导入专业检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,绘制图表。这一过程比较复杂,也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,如今看来,这样一个完整的调查过程也是锻炼思维和心智的过程。因此,教师做教学研究,与专家做文献研究的区别在于,我们教师要有选择地做文献研究,做有意义的教学课题研究,放宽个人视野,不断提升专业能力。

——丁奇婷老师

 

本书在文章中列举了第一个李娜娜老师“构建深度学习”的案例,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看,这篇批注是兼具文献阅读的摘录法。她用圈画代替摘录,道理是相通的。在进行圈画和批注的过程中。对于教师的课堂表现,反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问题,得出“眼里有学生,心中有学习”的结论。对于公开课课前准备的空白时间进行思考,在阅读文章时发现其中的新颖之处。

在思考公开课问题时,对于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,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。在反思的过程中汲取优秀的经验,让自己的教学不至于陷入无用的环节之中。开门见山的去教学知识,让学生明白教学重点内容,才是老师应该关注的地方。

在解决公开课拓展问题时,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在拓展训练时经常运用题目来训练。但是总是运用一些重复性很强的题目,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真正的把握。教师在拓展时需要,认真选择不同类型,不同层次的题目,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识结构,从纵向的深度来体会。从而能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。

因为有好课的呈现,有课堂观察与分析解读,才有李娜老师的圈画、批注与写作。一个研究的链条,环环相扣、层层递进地提高研究质量。所以在选择课题和文献阅读时,不能一味的拿来主义。而要有所筛选的把精华和优秀的内容挑选出来。只有以优秀内容为基础,加上圈画与批注的方法,认真研读,才能有真正的收获。

在做课题研究时,只有依靠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为基础,才能把理论内容落到实处。所以我们要重视文献综述的批注和解读,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。     

——季滟婷老师

f9fd******783424ca30c03a8c20cfb38.JPG

 

读书是一种心境,

能给人清新的感觉,

一种高贵的气质。

让我们一起成为有文化底蕴的人!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